-
2025-03-27
为什么全国碳市场扩围那么难?
行业复杂性与差异性 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特征、工艺流程、数据基础等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的生产工序复杂,排放源多样,尤其是铝冶炼行业还涉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如四氟化碳、六氟化二碳)的排放。这些差异使得在制定统一的核算、核查和配额分配方法时面临较大难度。
查看详情 >
-
2025-03-26
在石化化工企业中,如何通过优化原料结构来实现双碳目标?
推进蒸汽裂解原料轻质化 提高轻烃原料比例:我国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路线占比较高,但石脑油原料占比偏高,轻烃占比偏低。未来应提高石油裂解料中轻质化原料的比重,如乙烷、丙烷等,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查看详情 >
-
2025-03-25
在塑料生产中,哪些低碳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原料?
废塑料化学循环 技术原理:通过化学方法将废塑料分解成单体或其他有用的化学品,再用于生产新的塑料。
查看详情 >
-
2025-03-24
针对铝行业,如何制定双碳方案以减少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积极推动电解铝企业使用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例如,通过引入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消纳绿色能源,提高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
查看详情 >
-
2025-03-23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时,如何解决储能技术的成本和寿命问题?
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消纳政策机制:落实用户侧主体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研究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机制与绿电绿证市场相结合的市场模式。
查看详情 >
在全国碳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利用碳交易机制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成本:
1. 配额分配与管理
- 合理分配:政府根据企业的历史排放数据和行业基准,免费分配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企业需要合理管理和使用这些配额,确保其能够覆盖实际排放量。
- 配额优化:通过内部管理和技术改进,减少实际排放量,从而节省配额。多余的配额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获得经济收益。
2. 市场交易
- 购买配额: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超过分配的配额,可以通过碳市场购买额外的配额来满足清缴要求。这比直接支付罚款更具成本效益。
- 出售配额: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低于分配的配额,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在市场上出售,获取收益。这不仅降低了减排成本,还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3. 抵销机制
- 自愿减排项目:企业可以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其他符合规定的碳信用额度,用于抵消部分碳排放。这些项目包括风电、光伏、林业碳汇等,通常具有较低的成本。
- 抵销比例: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可以使用CCER抵消不超过5%的碳排放量。这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的减排选择,降低了整体减排成本。
4. 技术创新与能效提升
- 技术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例如,采用高效燃烧技术、余热回收系统等。
- 工艺优化: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等。
5. 碳资产管理
- 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机制,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制定合理的碳资产管理策略。
- 风险控制:通过碳金融工具(如碳期货、碳期权等)进行风险管理,锁定未来的碳价,避免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6. 参与碳市场培训与交流
-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员工的碳市场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的碳管理意识和能力。
- 经验交流:与其他企业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的碳管理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自身的碳管理策略。
7. 政策与法规遵循
- 合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碳市场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企业在碳市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 政策利用: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降低减排成本。
具体案例
- 电力行业:在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全国碳市场通过配额分配和市场交易,促进了资金向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流动,引导逐步淘汰减排成本高、技术落后的发电机组,从而促进全行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据统计,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
通过上述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利用碳交易机制,降低自身的碳排放成本,同时推动行业的低碳转型和发展。
【信息来源:由探碳Chat合成,请注意甄别真实性】
在全国碳市场中,企业如何利用碳交易机制降低自身的碳排放成本?
넶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