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领域,多种节能降碳技术在冬季供暖中实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技术:

1. 空气源热泵高效舒适供热关键技术

  • 技术内容:该技术构建了独特的扩压增流可换向风机及末端系统,实现双向可变送风,能够在不同的热环境下输出对应的气流组织形式,提高送风效果。同时,采用连续供热高效热气除霜技术,通过相电流在线检测识别制冷剂状态,实现高除霜热量控制,提高换热器除霜效率。
  • 主要技术参数:
    • 3HP 机型全年能源效率 APF=4.56
    • 制热运行节能率可达 19.2%~48.7%
    • 制热运行房间垂直空气温差低于 0.9℃
    • 除霜期间室内侧温降 0.9℃~1.1℃
  • 适用范围:适用于家用住宅场景,使用工况条件满足室外环境温度 TW≥-40℃。
  • 典型项目:蒙古国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应用及示范项目
    • 建设规模:7 户示范用户使用空气热泵空调机组 7 套(其中 2 套 4 kW 热泵空调,5 套 8 kW 热泵空调)。
    • 减碳效益:较本地区同等条件下传统供热方式,年碳减排量 30.05 tCO2。

2. 双源热泵技术与工业级高温热泵结合

  • 技术内容:通过双源热泵技术将低品位余热回收,提升至 45℃左右,再通过工业级高温热泵提升为 90℃中高品位热源,用于加热用热需求为 80℃的烘房。
  • 实际成效: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废热排放和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成本和环境负担。

3. 冬夏高温介质交换系统

  • 技术内容:在停车场建有冬夏高温介质交换系统,储热系统规模为 2500 立方土壤。该系统利用地下储热技术,将春季、夏季和秋季不能立即使用的热量输送到地下深处进行长时储热,效率可达 70%。在冬季,通过热泵系统,将地下储存的热量通过板式换热器转化为供暖所需的热能,实现办公楼和工厂的供暖需求。
  • 实际成效: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成本和环境负担。

4. 土壤平衡法存储技术

  • 技术内容:沈阳地区供暖季 152 天,且冬季环境温度达到零下二十度。此自然冷能利用土壤平衡法存储技术,将冷量存放地下,可用于夏季生产线内环境温度保持使用,替换掉原有的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 实际成效: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成本和环境负担。

5. 光伏光热技术联合供热

  • 技术内容:夏季使用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制冷机提供制冷服务。冬季利用太阳能光热和光伏技术联合供热,通过毛细管空调系统为健身房提供供热服务。
  • 实际成效: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成本和环境负担。

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碳排放,是建筑领域冬季供暖中的优秀节能降碳技术案例。

【信息来源:由探碳Chat合成,请注意甄别真实性】

在建筑领域,哪种节能降碳技术案例在冬季供暖中实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收藏
浏览量:0